我们营区距离市中心一百多公里,处于齐鲁大地上的泰山余脉,通往营区的路上要经过一片杨树林。在这片土地上,有几十个风华正茂的官兵在坚守着,他们扎根山沟,心向阳光。
今年已经是我在山里担任指导员的第四个年头了。当年我进山接任指导员时,没想过自己会待这么久,时光荏苒,转眼间,和我搭班子的中队长都已换了两任。
说实话,每次新兵下连和干部调整来到我们中队的人都会说,怎么越走越远,越走越偏,心里难免都有失落,这也是我曾经的亲身感受。
我到中队后一共接了四批新兵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邵文的春季大学生新兵,他来自大城市,是一名城市兵。那时,新兵们参加完入队仪式后,都被各自的班长领回了班里,唯独他拎着行李迟迟没有进班。他的班长李超找到了我,说这名新兵有点怪,脸上写满了愁苦。
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我找到了邵文,没有直接把他带到班里去,而是把他带到了后山。我们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,看着盛夏时节山里开得正艳的玫瑰花,那场景犹如世外桃源一般。我打开手机,给他看中队几年前的照片,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,乱石遍布、杂草丛生。
邵文思考了一下,对我说:“指导员,我知道您的意思,但我现在就是有点难以接受,和我一批的新兵都被分到了不同的单位,我的能力不比他们差,为什么我却被分到了这个偏僻的地方,我有点不适应。”
那天,我们谈到了深夜,我给他推荐了一本自己读过的书,那本书也让曾经迷茫的我找到了方向——《漫山杜鹃红》,这是一本军旅题材小说,讲述的是大学生周成在偏远小岛参军入伍,而后淬炼成钢的故事。读完之后,邵文告诉我:“指导员您放心,我也要成为书中周成的样子。”
“一锹一镐开山路,一砖一瓦种竹林。”两年过去了,邵文已经成了一名老兵。他比起刚下连那会好像换了个人,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肩负着中队的影和理发等工作,还是大学生提干的学员苗子,深受大家喜爱,他和我说:“指导员,我一定要考出去,走出大山,学好本领再回来。”
和邵文一样,大山深处的战士们俨然已经把自己的青春刻进了这里的一砖一瓦,把自己的心留在了这片土地上。
时间不语,岁月无言,却见证了所有青年战士的真心,因为热爱,所以愿意坚守。
“男子汉就该用热的血,去浇铸自己的军旅勋章。山无名,我有名,我们以奋斗青春扬美名。”听着战士们的话,我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——他们就是一群最可爱的兵。
绿意山风依旧,空气中的玫瑰花香却格外醉人,我望着窗外的苍松翠柏,心里尽是温暖和感动。